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指数基金的定投或者分批买入的正确打开方式。
不管什么投资,首先我们心里一定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大概要知道某个行业或者某个指数的估值体系是个什么范围。
估值体系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背后生意模式的差别。
消费行业的估值中枢肯定要比建材行业的高,这是行业属性所决定的。
所以我们在投资某个指数基金的时候,一定要找到他的估值范围。
指数基金有一个好处就是成分股包含几十甚至几百家公司。个股的风险都可以通过指数平滑掉,尤其对于走过一轮牛熊转换的指数来说,估值体系基本是稳定的。
所以我们直接简单的用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估值即可。
这个我们可以借助很多平台工具去查找
-----
知道如何查看指数的估值体系,通过这些平台的数据我们基本就知道了某个指数的低估、合理、高估分别是什么位置了。
在平时定投或者分批买入的时候,只需要看一下该指数的合理→低估的空间是多少。
比如消费某细分领域的合理估值是30pe,低估估值大概在18pe。
那好,我们根据这个标准,就知道该行业估值从合理到低估的空间是30-18pe=12pe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这个12pe的空间分成4档。
为了我们在下跌的过程中拿到更多更便宜的筹码,我们要采用越跌买的越多的思路。
分成4份的话根据“1234”比例买入。
也就是说,假设大家在这个细分领域买10w块钱。
那么我们应该,30-26pe的时候买1w,26-22pe的时候买2w,22-18pe的时候买3w,18pe以下的时候买4w。
正好是10w。
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这是单纯分批买入。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分四档的话,实际计算每一档位的时候,需要把合理到低估的空间除3。
这样可以保证该指数跌破低估线以下的时候囤更多便宜的筹码。
-----
如果大家不想分批买入,只是想把每个月工资单纯的定投。
比如每个月最多只能拿出4000块钱去定投。
我们还是按照上面的思路。
只是我们每个月定投的时候需要看一下它的估值在什么位置,如果买的时候处于25pe,那你每个月或者礼拜就买2000元,如果买的时候处于18pe以下,那每个月或者礼拜就定投4000元即可。
这个思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提前规划出自己每个月最大可定投金额。
这样可以保证后期真的跌下来有钱去定投。
-----
很多朋友不爱看估值,喜欢看股价,那我教大家算股价。
比如现在的价格是1.194元
这时候,我们查得背后指数的估值为19.01
如果大家想算30pe时候这个ETF的价格。只需要算出这个X即可:
也就是说,当它的估值等于30pe的时候,消费50etf的价格就是(1.194*30)/19.01=1.88元。
同理,当它的估值等于20pe的时候,消费50etf的价格就是(1.194*20)/19.01=1.26元。
就这么简单。
当然,每年几个季度随着成分股的业绩更新,不同平台的估值可能会做细微的调整,合理估值和低估值也可能有一些变化。
这个变化不会很大,而且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分批或者定投的手法平滑掉,大家不用太担心。
其实不论是定投还是分批买入,我们大体思路就一个,就是在估值低位的时候尽可能囤更多的筹码。
这个方法比较适用走过至少一轮牛熊转换的行业或者板块,只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板块,市场给予他们的估值体系才会更加平稳,这样我们在用起来这个方法的时候才会更加舒服。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