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期货市场发展迎来重磅意见。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系统全面部署了期货市场强监管、防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和工作安排。

中粮期货党委书记、总经理吴浩军认为,《意见》的发布是继2022年8月期货和衍生品法正式实施、2024年4月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发布后,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体现了国家对期货市场发展的高度重视,监管层对期货市场防范风险、高质量发展的长远规划。

提出层层递进的发展目标

我国期货市场经过30多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升。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已上市141个品种,覆盖农业、工业、航运、金融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走进千厂万企,走向千家万户。大部分品种交易活跃,成为企业开展现货贸易的定价基准和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保险+期货”为数百万农户、数千万亩农地提供实实在在的保障。

《意见》立足期货市场实际,按照到2029年、到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三个阶段,设计了层次合理、层层递进的发展目标,勾画了期货市场未来发展的清晰图景。其中,对于到本世纪中叶的目标,《意见》提出,建成产品齐全、功能完备、服务高效、运行稳健、价格辐射全球的世界一流期货交易所,大幅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配置全球资源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和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韩乾表示,《意见》提出了到2029年、2035年以及本世纪中叶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明确目标,有利于改善市场预期,提振市场的信心。

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司表示,要锚定目标扎实开展工作,尤其是对于提高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建设世界一流期货交易所等长远目标,要进一步细化分阶段的工作重点,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目标扎实迈进。

新湖期货副总经理、董秘、研究所所长李强表示,中国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因此,《意见》发布本身也意味着期货行业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匹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

全面从严加强监管

《意见》紧紧围绕期货市场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覆盖八个方面的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的政策措施体系。

在全面从严加强监管方面,《意见》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五大监管”的要求在期货领域予以细化,以行为监管和机构监管为着力点,以穿透式监管和持续监管为工作重点,以功能监管为补充,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期货市场监管布局。

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司表示,在行为监管方面,既要管合法,严格监管期货交易行为,也要管非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在机构监管方面,强监管政策全面覆盖期货公司股权管理、公司治理、业务经营、风险处置各个环节。在穿透式监管方面,要通过严格落实账户实名制、优化实际控制关系账户管理方式、改进大户报告规则等措施,强化对期货交易行为“一看到底”,同时,要加强对期货公司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穿透审查,严防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主体控制期货公司。在持续监管方面,无论对期货交易行为还是期货公司业务经营,均要加强从准入到退出的全过程监管。在功能监管方面,要统一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衍生品交易的监管尺度和强度,着力实现同类业务的监管标准协调一致。

吴浩军认为,在过去几十年中,期货市场经历了从快速发展到逐步规范的阶段,而《意见》通过加强监管和防范风险,进一步推动了市场从“量”到“质”的转型。《意见》更加强调系统性的监管改革和风险防控能力的提升,意味着未来期货行业将从市场监管、功能强化、对外开放等多方面全面提升。这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监管部门正在通过更具前瞻性、全覆盖的监管体系,助推期货市场走向全球竞争力更强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以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

《意见》秉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发展的理念,全面部署了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在商品期货方面,要聚焦农业强国、制造强国、绿色低碳发展等,完善品种布局,丰富交易工具,不断提升品种功能发挥水平;要优化保证金、做市商相关政策,推动企业套期保值交易降本增效。在金融期货和衍生品方面,要进一步发挥股指期货期权功能,助力增强股票市场内在稳定性;要继续推动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提升利率风险管理能力;要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中长期资金开展金融期货和衍生品套期保值交易。在对外开放方面,要统筹好开放与安全,有序扩大期货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高我国期货价格的国际影响力。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非银金融研究团队认为,《意见》有利于维护期货市场的公平交易,促进期货市场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业内人士认为,期货市场应深度挖掘和扩展商品期货期权品种的功能,确保这些金融工具能够精准对接实体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通过创新合约设计,使其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从而增强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贸易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