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录制于2023年6月7日)

大家好,欢迎收听《小马哥财道》市场观点,我是马永谙。

今天的节目里,我先再和大家聊一聊预期的事儿。

上周,A股和港股市场经历了一轮反弹,美股则是继续创出新高。但是这周的前两天,A股又跌了回去。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的感觉是,投资者的预期再度陷入了混乱。这种预期混乱主要来自于内部,既有对经济增长的疑虑,也有对政策的期盼。同时,外部因素比如美联储什么时候停止加息、什么时候降息,还有地缘政治风险什么时候能消退,大家都还没有形成普遍共识。

先来看对经济增长的疑虑。且不说普通投资,这两年,就算是专业投资者,对宏观经济的预测也经常失准。通过比较过去两年机构对GDP、CPI、以及社融之类的常用的宏观数据的预测和真实值,我们发现,有好几次,机构的一致预测都跟最终的真实值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偏离,而这种偏离,在2020年以前,几乎很难见到。

举个例子,理财魔方的高频GDP和CPI预测模型,通常不会偏离市场一致预期太多。但是,过去这两三年,我们的高频预测和市场一致预期产生较大分歧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好几次。

以最近一次为例,我们预测的二季度GDP是5.5,但是机构的一致预测还是在7.6左右的高位。那么显然,高频预测指出,二季度的经济增长会低于市场的一致预期,这也是近期A股持续走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刚才说的是对经济数据的预期混乱。下面在聊一聊对经济政策的预期混乱。

首先,当我们看到极低的CPI、罕见负增长的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增量,以及大幅下滑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一些列数据的时候,内需弱的结论是成立的。

那么无论是根据理论还是过往的国内外经验,这个时候应该给居民部门提供放宽信用并提供流动性。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今年即使放宽了信用,提供了流动性,需求依然起不来,无论是消费需求还是投资需求。这说明,居民部门正处在一个极度风险厌恶和风险规避的状态。

那么,投资者这个时候就会有政策继续刺激、加力刺激的预期。但是,我们也看到,春节过后的好几次市场预期,无论是是降息还是房地产政策,都落空了。

这种对经济和货币政策的频繁预期和对预期的频繁落空,造就了对政策预期的混乱。

接下来再谈一谈对美联储政策预期混乱。

过去一周发生的事情很具有代表性。就在上周初,美国期货市场认为,美联储有65%的概率要在6月加息25个基点。但是,到上周末,这个概率降到了仅有20%左右,直流的预期再次回到了6月不加息上。

是美国通胀数据有好转了吗?并没有。是几个美联储官员的讲话,让市场的预期发生了180度的转向。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市场的预期本来就不稳,或者说是混乱的,很容易让一个增量信息牵着鼻子走。

总的来说,我们还是处在去全球化、后疫情时代和国内经济去杠杆的多重变局之下。投资者的预期失去了稳定的锚点,或者说,可能存在着不同的锚,导致投资者的观点会形成鲜明的两派或者几派,其结果就是市场博弈加剧,波动加大。

那么,反过来看,当这些分歧阶段性的消除的时候,比如去年年底到今年春节前,市场就会形成合力,推动一轮普涨行情。

那么,下一次分歧消除是什么时候呢?要么是经济数据触底反弹、要么是国内出台强力的刺激政策,要么是美联储明确了不再加息或者准备降息。

再来更新一下对宏观经济和大类资产配置的观点。

先看中国,目前市场对于中国二季度GDP的一致预期是7.67,我们高频追踪值为5.5,比上周的5.2略高一些。

5月对中国CPI的一致预期是0.4,我们的高频数据是0.2,低于政府目标的3.0,通胀仍然处在极低水平。

对美国而言,美国仍然处在低增长、高通胀、紧货币的宏观环境里。

根据我们的宏观环境模型,目前仍处在“增配A股、减配美股”的环境里。

这里我们特别要指出来,目前市场的走势跟我们模型的配置建议相反。主要原因有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是从宏观逻辑和历史经验出发,根据场景里的资产表现去计算最优的比例。这个比例是跨越整个环境的配置方案,在大环境还没发生的变化的时候,大类资产在期间的波动,理论上也仅仅是波动。

其次,既然是模型,就有可能阶段性的的失效。比如说,发生了黑天鹅事件、或者其他的变量主导了资产价格的走势,宏观环境的影响暂时变成了次要的。

那么,无论是波动还是模型失效,我们都始终在对模型保持密切的监控。同时,也在不断的优化模型。

好了,今天内容就是这些,如果您不想错过我的每一期财经大事的点评解读,那么可以订阅我们的《小马哥财道》,或者下载理财魔方App,就能及时获取我们的最新节目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