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1

PAGE11

《期货投资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院(部):

教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

E010406830

课程中文名称

期货投资学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类别

专业方向课程

适用年级、专业

2019级金融学专业

开课学期

第七学期

总学时

32

其中理论学时

24

其中实验学时

8

其中实践学时

0

总学分

2

先修课程

概率论、统计学

后续课程

量化投资、投资银行学

课程负责人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方向课程,是一门与实际工作联系比较紧密的一门课程。期货交易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特有的套期保值功能,回避价格波动风险的机制在商品交易和金融业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商品生产经营者和金融服务部门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与投资工具之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商品流通体制和金融体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内的期货市场也已经在国家的多次集中整顿之下走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并已初具规模。了解和掌握期货交易的相关知识是每个金融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本门课程的任务与目的就是要学生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首先从理论上了解期货市场的组成、交易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然后重点学习期货交易的基本方法,结合“期货知识进校园”相关活动及“郑商所杯”大学生金融模拟大赛赛事,使学生能够独立的完成期货交易的分析、决策以及具体交易操作的目的。

建议教材

《期货投资学》(第4版),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年.

《期货投资理论与实务》陈立新,2020年.

《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指定用书》系列编

参考资料

扩充阅读:《》2012/4

《金融市场学》杜金富2011/10

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1

本课程将期货投资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厘清误区,直击本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现实,洞察理论、模型与现实的差异;通过本土化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学习,学生能在掌握期货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运用金融衍生品来制定投资策略、设计结构性产品、对冲风险、设计并购方案、为实体经济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能够形成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和历史唯物主义观。

课程教学目标2

通过课程学习,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商品流通体制和金融体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内的期货市场也已经在国家的多次集中整顿之下走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并已初具规模。了解和掌握期货交易的相关知识是每个金融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课程教学目标3

使学生通过该课程对金融工程的知识和原理,对我国的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和实体经济中的应用有初步的了解和形象的认知,能够正确理解金融工程和金融工程思维的重要性。让社会大众能够客观的认识我国金融产品创新和衍生产品的作用,促进衍生产品在服务三农、管理企业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和国家金融风险方面的正确应用;让学生更形象的了解期货投资学的内容,认识我国金融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推动金融学科知识的普及和应用。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毕业要求1

政治定力与品德养成

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诚信意识;履约践诺,知行合一,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教学目标1.2.3

M

毕业要求2

专业知识

熟悉与金融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金融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进行投资研究的技能。

教学目标1.2.3

H

毕业要求3

应用能力

掌握期货投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运用金融衍生品制定投资策略、设计结构性产品、对冲风险、设计并购方案、为实体经济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教学目标1.2.3

H

毕业要求4

创新能力

能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2.3

M

毕业要求5

信息能力

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能够应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检索以及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

教学目标1.2.3

H

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平时成绩

包含“郑商所杯”成绩在班级排名占该项50%权重

期中考试

20%

期末考试

50%

课程教学目标与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的关系矩阵图

课程教学目标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课程教学目标1

掌握期货投资的基础构件和分析方法,金融工程在国内外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及特点以及全球衍生金融工具概况;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