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银行理财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这得益于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理财产品的相对收益优势凸显,吸引了更多投资者。同时,理财产品的不断创新和丰富也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扩大。

银行理财是指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一种投资理财服务。银行通过募集客户的资金,采取多种投资方式(如债券、股票、基金、贵金属等),为客户获取收益。银行理财产品通常包括固定收益类产品和权益类产品等,具有一定的期限,投资者在购买产品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期限和风险收益特征。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接近30万亿元,达到29.9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75%。这一数据表明,银行理财市场在过去一年中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态势。同时,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3.08万只,募集资金67.31万亿元,显示出市场的活跃度和投资者的积极参与。截至2024年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25亿个,较年初增长9.88%。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占绝大多数,且较年初新增1097万个。这表明个人投资者是银行理财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稳健型投资者依然占主流。截至2024年末,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最高,为33.83%。同时,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和五级(进取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年初也有所增加,分别增加1.86和0.46个百分点。这显示出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多样性,但稳健型偏好仍为主导。

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投向债券类、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余额分别为18.6万亿元、1.74万亿元、0.83万亿元,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57.89%、5.42%、2.58%。这表明银行理财产品在资产配置上注重稳健性,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

2024年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稳健,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709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9%。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65%,较2023年各月均值2.94%下降29个基点。尽管收益率有所下降,但银行理财产品仍凭借其相对稳定的收益特性吸引了大量投资者。

理财公司市占率进一步提升,成为市场的重要力量。同时,代销渠道日益成为影响理财公司产品规模增长及市占率的重要变量。未成立理财子公司的中小银行在理财业务上面临监管压力,要求保持现有理财规模不增长或将规模压缩至某一时间点的存量规模。这限制了中小银行在理财市场上的扩张能力。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布局的精细化,银行理财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理财公司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投资研究能力、资产配置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随着市场波动性加大和投资者需求的多样化,银行理财公司需要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通过提供投资培训和风险管理指导等服务,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金融素养,引导投资者形成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银行理财行业与金融科技的融合将加速推进。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理财公司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投资者需求和市场变化,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银行理财产品将继续发挥资金优化配置功能,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资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对接。未来,理财资金将更多地投向绿色债券、共建“一带一路”、区域发展、扶贫纾困等专项债券以及中小微企业发展等领域,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银行理财行业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呈现出规模持续增长、产品布局精细化、资产配置多元化、费率下调与差异化服务以及监管政策引导等特点。同时,市场竞争将加剧,投资者教育需要加强,金融科技融合将加速推进,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也将不断增强。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国银行理财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