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全球资产配置之父加里·布林森有这样一句名言:“从长远看,大约90%的投资收益都是来自于成功的资产配置。”
可见,做资产配置,有多么重要。 最常见的资产配置是:股票、债券、现金等资产之间的配比。
随着公募基金的发展,目前各个资产类别均有公募基金的身影,可以说是“万物即可基金”,比如:黄金ETF、Reits、QDII等等基金产品都已经有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公募基金为底层资产的资产配置成为可能,这也是普通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最为有效、最为靠谱的投资方式。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公募基金为底层资产的资产配置】将通过客户投资现状“单一资产风险较大”为出发点,分析了资产配置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介绍了主流的资产配置模型,以及如何通过公募基金进行资产配置。具体包括六节内容,本课程将依次进行介绍,重点是第四、第五部分等内容合起来就是通过公募基金进行资产配置,具体如下:
(一)资产配置的奥秘
(二)资产配置流程
(三)主流资产配置模型介绍
(四)有哪些可投的大类资产
(五)如何筛选出优质基金
如何筛选出优质基金之一:量化综合打分
如何筛选出优质基金之二:产品定性分析
如何筛选出优质基金之三:示例
(六)案例-情景
在第一节我们学习了《资产配置的奥秘》介绍了为什么要进行资产配置,客户理财现状、全球资产历年表现、资产配置的核心及理论证明、资产配置是如何分散风险的以及在进行资产配置时要配置低相关性和负相关性的资产。
在第二节我们学习了《资产配置的流程》介绍了资产配置的四个流程:确定投资目标、研判市场和大类资产表现、确定资产配置比例、资产配置的动态调整等四个流程。此外还介绍了确定投资目标要根据预期收益和风险以及限制因素,此外,还离不开对生命周期的判断。最后强调了当投资者、资本市场、资产等变动后要及时进行资产配置的再平衡。
接下来,学习下第三节【主流资产配置模型介绍】:
三、正文课程
(一)、三个主流资产配置模型介绍
1、均值方差模型:当投资组合具有相同的风险水平时,选择能提供最大收益率的组合;当投资组合具有相同的预期收益率时,选择风险最小的组合。
均值方差模型是现代资产配置理论的基石。
有三个参数:风险、收益、低相关性的资产。
2、BL模型:将投资者对大类资产的观点与市场均衡回报相结合,产生新的预期回报,也即将投资者对大类资产回报的主观判断考虑在内。
BL模型更符合机构投资者需求。
3、风险平价模型:使各类资产对总风险的贡献相等,即资产配置组合面对不同因子的风险敞口(或称为“风险贡献度”)暴露程度等同。
风险平价模型的风险因子配置机构应用最多。整体看本模型实际应用的并不高,因为风险一样的情况下,会超配债券(权益与债券的风险是不一样的,权益的风险是超过债券的)。
三个模型如下图:
(二)、均值方差模型-比例如何确定
模型假设条件
(1)、投资者在考虑每一次投资选择时,其依据是某一持仓时间内的证券收益的概率分布;
(2)、投资者是根据证券的期望收益率估测证券组合的风险;
(3)、投资者的决定仅仅是依据证券的风险和收益;
(4)、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上,投资者期望收益最大;相对应的是在一定的收益水平上,投资者希望风险最小。
根据以上假设,马可维兹确立了证券组合预期收益、风险的计算方法和有效边界理论,建立了资产优化配置的均值-方差模型:
马科维茨均值方差模型的核心:不同大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不同,会产生无数个组合,这其中会有有效组合,有效组合是指风险一定,收益最高或者收益一定,风险最小,所有的有效组合会组成一个曲线,即:有效前沿。在有效前沿上可以找到任何投资者期望收益下的目标组合。
其经济学意义是,投资者可预先确定一个期望收益,通过上式可确定投资者在每个证券投资上的投资比例,使其总投资风险最小,不同的期望收益可计算出不同的最小方差组合。
(三)以公募基金为底层资产的资产配置
本节课的核心是以公募基金为资产配置的,通过资产配置我们获取的是贝塔收益,那么,如果获取超额收益呢?其实,获取超额收益的来源主要是精选优质基金获得的。
通过本节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主流资产配置模型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那么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哪些可投的大类资产?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基金 #基金创作者激励# #创作者星计划# #雪球基金调研团# $沪深300(SH000300)$ $科创板ETF(SH588090)$
往期内容:
以公募基金为底层资产的资产配置(一):资产配置的奥秘
以公募基金为底层资产的资产配置(二):资产配置流程
温馨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相关资料仅用于学习交流,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