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外币理财的认知,最早始于2020年疫情带来的澳币恐慌。那段时间澳币疯狂下跌,直探3.8,我顺手用手里的余钱买了几千澳币,等到一段时间后澳币回暖到4.6卖掉,直赚2,000人民币。但是因为之前国内存款利率和理财利率都不错,我的钱一直安心放银行,从来没想过去主动接触别的投资渠道。
稍微感慨下,人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从信息差到认知到执行,里面隔着鸿沟。我认为提高认知的逻辑应该是:
这样子在我看来才是一个完整的从信息到认知再到执行的完整闭环。
下面说一下这几天的外汇操作。
先说逻辑和操作基本思路:
再来说实战:
实战1 - 澳币存款
来说近期的实战。美国加关税直接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利好美元同时澳币迅速下探,几天内从4.5滑到4.4,最低还达到过4.38。如果关注外汇市场,就知道近十年澳币兑人民币最低是在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澳币最低3.8。长期来看,澳币4.45以下就值得买入,毕竟从概率上来看它的区间是在4.6到4.8,再乐观点可以到5.0以上。算了一笔账,如果存款到期时澳币汇率涨到4.8,那排除手续费等费用后实际年利率可达11.5%。
于是在此情境下,我先后三次买了三笔澳元,一笔3,190澳币在工行,另一笔46,221澳币在兴业银行。工行这笔澳币一直放着,原本计划是等汇率走低再补点凑够一万澳币存工行定存;兴业的澳币分别买了年利率为3.35%和3.3%的一年期和两年期存款。
就在我资金到位打算继续补澳币的今早,澳币哐哐哐涨到了4.54,我目瞪口呆。不过也算抓住一些机会。图一是当时购买后的澳币存款页面截图,图二是澳币汇率上涨后的截图,但从图上来看这几天光靠汇率波动就赚了4,438人民币。
注:长期看来确实有外汇汇率降低的风险,所以一定要提高认知,买自己熟悉的外汇。比如我留学业务主要在澳洲,所以我对澳洲关注度高,也因此对澳币汇率升降较为敏感。
实战2 - 外汇互换
我在工行的3,190澳币一直没有动,今天澳币走高后恰逢澳币兑美金强势,兑换系数一直在上涨,于是我把银行里的澳币直接交易成美金,得到1,969美金。这么算下来,我拿13,702人民币换到了1,969美金,1美金在我账户里的成本价是6.95元,对比最近几乎7.4元的外汇市场价,这个钱非常划算。今年正好有去美国玩的打算,可以多囤点美金出国直接取现。目前这点美金我存入了工行的理财,看了下前阵子的收益是4.9%,这个利率我很满足了。
一些感想
和生意一样,想赚钱就要动脑子,没有人会主动把挣钱的信息给别人,更别提喂到嘴里。在这方面小红书网友真的很好,很大方的分享信息,对我帮助很大。
其次,在中国赚钱的窗口期可能就几天,一个犹豫就会错过赚钱机会。我本来打算在香港账户存澳币定存,结果连续两天都买不到,每次账户都提示“额度告罄”。买不到的往往都是好东西,这让当下的我立刻警觉起来,开始火速取钱买澳币。周一立刻去兴业银行开户(澳币存款利率高且换汇划算),并在两天内存好了澳币。有个小插曲,就在我周一存完了第一笔澳币后,周二的澳币定存利率就降了一些。
这次成功带着我妈喝了口汤,鼓励她也去兴业银行开了寰宇人生卡,也哐哐哐入手了几万澳币并成功存定期。当时办卡的时候她不情不愿,还在柜台和我甩脸色,面对柜员小姐姐就一口一个谢谢特别有礼貌,面对我就“烦死了”,我也很无语。我妈是我最难搞的客户,这句话永远成立。但是,今天澳币赚钱了,我妈对我态度特别好,特别温柔(白眼。
关于外汇交易快速总结
1. 订阅汇率提醒,方便买入(微信里的汇率速递服务,进阶考虑Bloomberg/路孚特终端)
2. 外汇收益率计算公式:(期末汇率-期初汇率)/期初汇率 + 存款利率 - 手续费率
3. 换外汇便宜的银行:可在小红书自行搜索
4. 外币定存利率,建议在多家银行间做比较
5. 切记和股票一样不要追高,赚钱最重要的是保本
复盘结束。
从上周到这周三几乎都在忙着几件事了,全方位收集信息、电话咨询银行、开户、带我妈开户、盯汇率、换汇、存外币、澳币换美元、存美元定期... 每天累到不行,不过看到结果我觉得是值得的。
祝豆友都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