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金资讯
财经资讯
黄金资讯
股市资讯
期货资讯
理财资讯
首页
理财资讯
理财投资“降温”,发生了什么?
理财资讯
2024-08-01
87 阅读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张玲
随着银行理财收益率走低和产品吸引力下降,A股上市公司配置银行理财的热情也在降温,今年以来104家上市公司合计认购银行理财332亿元,参加家数和认购金额同比下滑均超45%以上。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在银行理财产品配置上“降温”,与自身经营状况、银行理财的吸引力等密切相关,今年上市公司对银行理财的投资已经触底回升,出现积极变化。他们也建议上市公司综合考量资金流动性、投资安全性、收益预期,以及市场行情等,更加合理配置理财资金。
今年上市公司认购银行理财超330亿元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理财热情呈现降温态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6日,A股市场有622家上市公司购买了理财产品,同比下降45.1%;认购金额合计为3615.13亿元,同比下降53.39%。
根据统计数据,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包含了银行理财、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券商理财、信托、基金专户等形式。其中,在银行理财方面,年内104家上市公司合计认购金额为332.03亿元,认购家数和金额同比下滑均在45%以上。
而从银行理财在上市公司整体理财中的比例看,今年上市公司认购银行理财金额占比为9.16%,比去年末提高了1.09个百分点。
拉长时间来看,2017年以来,A股配置银行理财产品的体量便开始逐年递减,占理财产品总额比例则从2014年的75%降至2023年的8.07%,一路下滑了近67个百分点。
谈及上市公司配置银行理财下降的趋势,华宝证券资深银行理财分析师张菁表示,上市企业进行资金管理时会综合考量安全性、收益和流动性。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资金配置结构看,2018年后,银行理财产品的配置比例显著下降,而存款类产品配置比例显著提升,这主要是因为2018年资管新规启动,银行理财产品开启净值化转型,不再保本保收益,2022年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产品收益率开始走低,产品吸引力降低,上市企业也将配置资金逐渐转移到了存款类产品。
普益标准研究员刘思佳也分析,一方面,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2023年年报数据显示,归母净利润总体同比下降,整体经营状况较不理想,结合近年来金融市场震荡趋势持续和前期部分信托产品出现暴雷等情况,对于资金安全性的考量或为上市公司银行理财产品配置占比近年来呈下降趋势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在经营状况的影响下,上市公司可配置理财产品的自有资金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同时,再融资募集资金难度加大也会使上市公司对理财产品的投资规划产生一定影响。
“各方因素综合影响下,上市公司或出于对其资金流动性的考量,在源头上减少了对理财产品的投入力度。在理财产品的配置上也渐偏谨慎,仍以结构性存款等具备一定流动性且收益稳定性较高的存款类产品为主。”刘思佳称。
银行理财配置“触底回升”
存款类产品下降
不过,从发展趋势看,尽管上市公司配置银行理财产品金额同比下降较多,但在各类理财中占比已经出现回升,而结构性存款、通知存款等认购金额占比则出现下降。
谈及上述结构性变化,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今年以来,受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企业活期存款连续负增长,可用于投资理财的流动资金本身较少。同时,金融管理部门整顿手工补息等,可能导致结构性存款、通知存款规模下降。而今年银行理财收益表现稳健,有助于吸引投资者。
刘思佳也分析,上市公司投资存款类产品占比下降,或与存款利率下调等因素有关,导致存款类产品收益吸引力存在不同程度下降。而银行理财相较结构性存款、通知存款等产品的收益竞争力有所提升,或是配置占比抬升的主要原因。
刘思佳提到,伴随市场无风险利率下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收益表现相较银行存款、货币基金等产品仍具备一定优势,且今年以来债市整体上行,银行理财部分以债券配置为主的稳健型中低风险固收类产品表现较好,综合投资性价比在各类理财产品中具备一定竞争力,助推了银行理财产品配置占比的抬升。
张菁也表示,今年4月禁止手工补息后,存款类产品收益持续走低,无风险收益的产品供给减少,上市公司对存款类产品的配置意愿显著降低:一方面,如果企业的存款收益低于贷款利息,可能会提前还贷;另一方面,可能部分投资需求会转为收益更有竞争力的银行理财产品。
结合自身流动性管理需求
追求合理回报
在当前市场情况下,上市公司如何更好配置银行理财,受访人士也积极建言献策。
娄飞鹏表示,从上市公司经营的角度看,投资理财可能不是其主责主业,因此对于短期资金充裕的上市公司可以选择银行理财,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追求合理回报,在不同类型理财资管产品之间合理搭配。
张菁也表示,上市公司可结合自身资金流动性管理需求、预期收益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行情等,对银行理财产品进行组合配置。
具体来看,张菁建议,从获取投资收益来看,上市公司可对部分投资策略较稳健的中低风险固收类产品进行关注,该类产品涵盖多种期限类型、运作模式和投资策略,且目前债市走势短期虽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长期来看或依然具备配置条件。
另外,近期银行理财“固收+”类产品发行也相对积极,部分“高股息”“优先股”等策略产品具备一定市场关注度,上市公司可结合自身需求,关注部分与市场行情相适配策略的投资产品,综合评估后进行择时、分批谨慎投资,捕捉市场趋势下阶段性投资机会。
而从闲置资金管理来看,现金管理类产品相较其他存款类产品具备一定收益优势,且流动性较好,上市公司可考虑把其作为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上一篇:
2024年个人理财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下一篇:
银行理财祭出“大杀器”,现金管理类理财再成理财江湖热点
用户评论
查看更多>>
用户名
评论内容
提交评论
重置
热门服务:
国内购物寄美国
国内购物寄加拿大
国内购物寄澳洲
文章分类
财经资讯
黄金资讯
股市资讯
期货资讯
理财资讯
集运平台:
集运公司
集运服务
集运常见问题
集运价格
集运寄国外
最新文章
【投资课堂】如何进行股票基本面分析?一文带你了解!
4阅读
股票基本面是什么意思?股票基本面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4阅读
散户了解个股基本面,都有些什么招
4阅读
如何三步轻松分析一只股票
4阅读
基本面分析
5阅读
如何快速入门股票投资?股票投资入门有哪些要点?
9阅读
相关文章
2024年个人理财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109阅读
投资热点抢先知——7月理财日历先睹为快
88阅读
中国建设银行
99阅读
银行理财祭出“大杀器”,现金管理类理财再成理财江湖热点
106阅读
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年度报告
104阅读
理财产品收益率之三大热点问题
9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