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股,一个天堂和地狱并存的地方。

出品/可来官方账号@可来夫斯基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来次新股,因为这里是快速暴涨的天堂。 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来次新股,因为这里是暴跌的地狱。 不管你怎么认为,次新股已经慢慢变成A股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那么,次新股中蕴含着哪些投资或投机的机会呢?本期可司机在可来财经社区带你一探究竟!

1、深度了解次新股

想要深度了解次新股,就要先了解A股里的那些次新股公司们为什么而上市?

1、我国的上市公司,最早是为了国企解困而设立的。

这一基因一直遗传到现在为止,我国的不少公司上市,不是因为行业和公司的发展空间很大需要资本金来搞扩张,而是因为公司发展已经触碰到天花板了,公司发展已经没了向上的空间了,然后趁着财务报表还能继续造假造得下去赶紧上市。

这种情况,占了我国新上市公司的很大部分。这类企业上市的目的,十之八九是为了套现,远离!一些公司账上写着还有大量的现金,但其中真假不知,因为日后查到了造假也只是罚款50万而已。这种情况在天朝A股的新上市企业中太多了,就不举例了吧。

2、公司发展已经触碰到细分行业的天花板了,想上市捞一笔钱搞转型的。

这种情况又分为老板是靠谱的人和老板不靠谱两种情况。老板靠谱的话,转型是需要花七八年以上时间才会明显见效的,因此,这类公司上市时往往营收和利润表都漂亮,但上市后往往连续三五年都业绩走下坡路,七八年后转型见效了才具备投资价值。案例公司:科伦药业。

如果老板不靠谱的话,那么,这家公司上市后一年比一年日落西山然后就只能等卖壳或者重组了,这种股票日后也只具备炒作价值,不具备投资价值。

3、周期性行业趁着利润表不错和行业火热上市圈钱搞扩张的。

这种是头脑发热型的企业,案例:云南铜业。(你查一查云南铜业是哪一年上市的就知道了)。行业高点然后进行圈钱扩张的结果就是行业稍一转势,这种企业就利润表崩溃,然后股价跌八年十年什么的。工程机械、有色、化工、煤炭、钢铁一类的上市公司中,这类有不少。

4、新兴行业中为了跑马圈地而上市融资的。

互联网类企业中,这类比较多。上市融资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并购和收购,或者搞快速的外延式扩张。比如,当年的蓝色光标,乐视,上市的目的就是为了快速融资跑马圈地。这地方容易出牛股。从炒作角度来看,这种上市融资的目的就是为了外延式发展的,容易大幅炒高,而且容易不看财务指标炒上火星去。但从投资角度看,一定要仔细考察这家新上市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它的竞争对手是谁?它在行业内的细分子行业是否够新?它在行业内的细分子行业中竞争对手是大佬还是全是小虾米?

同行中竞争对手太强大的,你远离;细分子行业中的竞争对手全是小虾米的,具备投资价值,因为先上市捞到钱的能快速扩张变成大鱼吃掉同行中的大量小虾米。案例:陌陌。

5、最具备投资价值的一类:

新兴行业中,产品市场刚打开并进入快速增长期,公司预先投了一批钱去扩张产能以满足新兴起的市场需求,上市的目的是为了融资还掉一批预投的扩张的钱并且用剩下的钱再进一步扩张产能的,这种公司上市后,往往因为产品的市场需求爆发同时因为上市融到钱了导致公司的财务费用大幅下降,利润表很容易迅速爆表。

并且这类企业很容易借上市融到了钱的先机进入良性循环。这类公司,上市第一波次炒作结束后冷清下来股价下跌探底后个把月或者两三个月时间股价在底部横盘时,就是你投资的好时机。

案例:康得新。当年上市,是因为智能手机触摸屏、面板一类的新兴需求迅速扩张,公司借了很多钱建了新的预涂膜、光学膜的生产钱,导致财务费用较高,不融资的话影响进一步的发展和扩张。上市融资后,不仅迅速降低了财务费用,而且利用融资的钱占尽了抢占市场份额的先机,迅速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利润表不断爆表,成为了A股中著名的白马大牛。

2、发掘优质次新股的因素

大家挖掘新股,估值,业绩,市值,是基础。

净利润越过1亿是中小公司成型的第一站,大量中小公司难以逾越这个体量。这个利润基础,如果还伴随着未来增长潜力大,市值三五十亿,动态市盈率在三四十倍已经比较好的卡位价格了,是比较好的卡位市值,现在这个区间还需要跌一段时间。

已经有一些比较优质的次新快接近这个区间,但提防的是市场持续萎靡泥沙俱下还有坑。这个是风险,也是机会,也是需要考验你布局的安排。

在13年之前,好预期,好业务的公司,基本PE可以维持在在四五十倍,也就是说其五六千万的利润,市值大概是在20~30亿左右,也有一些噱头比较好的在三四十亿,而那些不足三千万,或者一两千万的公司和预期普通,则会回落到10~20亿,甚至低于10亿的,大体是这么一个分化的梯队。所以大家对于净利润规模要有大致的预期。

稳妥的是看那些净利润过亿,增长预期强,市值体量滑落到三四十亿,甚至极端情况下跌到二三十亿的优秀公司。这些公司体量有,未来路径也比较明晰。

虽然市值低于20亿之后,一旦确立了新的增长或者市场出现了所谓的热点聚焦,也极其容易获得市值膨胀。这些公司大量案例,其实在13~15年出现过,只需要炒预期和噱头以及利用外延并购,获得了史无前例大跃进膨胀(典型的如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类行业)。但这样的玩法,已经被管制了。

什么是好预期,好业务呢?要去看产能状态,募投项目,以及募投项目的市场空间,再去看看市场竞争格局,是新兴行业,还是老旧行业的份额争夺。

如果它拥有独家专利,产品进入门槛高,市场需求旺盛或者具有强大的替代功能,或者是新增的增量市场,募投投产项目转化利润的效率高且能迅速扩大份额,这类股极其容易成为大牛股。

而如果一些行业,竞争者巨,产家众多,竞争对手也不弱,需要拼成本,拼营销的,都不算好。

每一个新股的招股说明书,都会罗列其竞争对手,相应市场出现的其它同类公司,认真看,对比产品之间的优劣,差异,优势,筛选出A股市场概念新颖,业务独特甚至唯一的公司。

每一份招股说明书都会罗列募投项目的具体前景,未来业绩估算,市场空间,这个不仅要看,还要去佐证,看是不是如其所述真的可以实现甚至说可以超预期。对于罗列的专利,要去确认竞争强弱。对于涉及的具体公司,行业的业务体量,也可以多方求证,相互看各自对手的招股书以及相关行业研报。

3、堂和地狱并存的地方

为什么次新股是未来牛股的摇篮?

次新股里筹码结构干净。由于次新股没有前期长线老庄,筹码结构比较干净,所以新长线主力进入后成本与市场价格差别相对较小,主力要大幅获利就需要后期更大的拉升。阿里开通蚂蚁金服可以说是水到渠成,首先说红遍段子届的蚂蚁花呗,不仅为支付宝的用户们省去贷款的繁琐步骤,还给淘宝带来了大额的流量。

募投项目投产将加速业绩增长。由于新股上市时都有募投项目,募投项目很多都是一些公司的新产品、新项目,具有较大经济价值,因此募投项目投产后,有很大概率增加公司的盈利点,加速公司的业绩增长。

投资者喜新厌旧的习惯。都说男人喜新厌旧,实际上股市里投资者也是喜新厌旧,比如喜欢炒新的事件、新的题材、新的个股。

大股东解禁期有做高业绩动力。上市时控股大股东都会被要求承诺限售3年,在上市后3年内不能卖出变现。相信绝大部分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出于资金变现需求,都希望能减持卖一个好价格,因此在解禁前一年和解禁当年有做高公司业绩的动力。

为什么次新股是暴跌的地狱?

估值高的风险。次新股上市开板后股指都很高,普遍大幅高于行业同类公司老股的估值,有的估值高出一两倍,虚高迟早会有个回归的过程,参与的投资者往往都心知肚明,高估值是建立在情绪博弈的基础上,所以一有风吹草动,恐慌性抛售会导致快速的持续暴跌,这种状态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

业绩变脸风险。由于新股上市有盈利要求,同时上市公司为了想多募集资金和更高价格发行,上市前冲刺做高业绩普遍存在,甚至还有些公司明目张胆业绩造假,记得07年上市的那批公司当时上市后很多出现业绩下滑变脸,随着这两年监管趋严,造假公司明显减少,但上市前冲刺做高业绩的状况还是时有发生。

结语

次新股里藏着未来潜力大牛股,但大多数个股估值太高,仍然需要耐心等待估值回落,等待合适的介入时机。估值太高后期肯定会逐步回落,一般有两种可能来抹平过高的估值,一种是公司通过持续非常快速的业绩增长,另一种就是大多数个股都是以股价持续大幅下跌主动抹平过高的估值。

对于大多数次新股,最好的介入时机是上市两年左右:1是经过两年的时间,业绩该变脸的已经原形毕露。2是上市两年左右募投项目基本上开始陆续投产,业绩有加速增长动力。3是控股股东临近解禁,有做高业绩动力。

注:本文来自可来社区,部分内容参考雪球专刊。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可来Kline」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可儿(ID:Klinekerr)